教育是精耕细作的慢活,就像农业一样,育人类似于育苗,有其内在的规律,急不得、快不得、多不得。今年以来,教育部等部门规范全国性竞赛活动,整顿治理校外培训机构、防控青少年近视,以及禁止商业活动进入学校,都是要改变当前民办教育机构所造成的教育超前、恶性竞争等现象,让教育回归到其内在规律。对于在线教育企业而言,一方面这带来了巨大的机会,政府加强对线下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规范化管理,将有利于形成市场空白,这为在线教育机构利用互联网,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提供了难得的机会。
 
有两个数据可以提供论证。一是据统计,全国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400532所,存在问题机构272175所,在整改过程中,预计将关停一批不规范的校外培训机构。
 
二是某些校外培训机构抓住机会,大力推进网校建设,发布了一系列素质教育产品,学生人次同比增长一倍多,这充分说明线下整顿,带给线上的巨大机会。另一方面这也是一项挑战,对于在线教育企业而言,纵有互联网的技术优势,但也明显存在教师队伍质量不高、课程体系建设周期长、互联网转化率走低、获客成本增加等难题,回归教育规律,就必须调整产品方向,不只是局限于传统的补习、培优等应试业务,而应该着眼于素质教育领域发力;还必须做好学校教育补充,打通校内校外数据,提高补习、培优的效率。
 
今年一系列的政策显示,民办教育应当要发挥对公办主渠道、主阵地的补充作用,要善于做好服务、唱好配角,解决公办教育不好解决、不方便解决、不能够解决的问题。哪些问题是学校不好、不方便、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呢?就是公办体制下,资源配置效率过低、对接失败而导致的问题,例如三点半难题,就是学校不好解决的问题,民办教育可以积极进入。还有针对家长日益多样化的素质教育需求,以及新高考背景下学校课程资源不足,如何解决实现选课走班的问题等。
 
当下,在线教育领域做得比较好的如在素质教育、新高考领域里的企业,看准的都是这些学校不好解决、不方便解决、不能够解决的难题。对于在线教育企业来说,回归学校主渠道,需要这些转变:一是要转变观念,要从主角意识,转向为学校服务的配角意识,为红花绽放,甘当绿叶;二是要转变重点,要将企业的产品重点,转向学校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;三是要转变市场,尽管2B的业务难度很大,但却是效率较高的方式,应当把市场重心转向学校,积极探索2B的可行模式。最后一点转变,在当下教育部禁止商业活动进入学校的背景下,要讲究方法创新,要确保产品能够聚焦学校、老师、学生和家长的需求,用产品本身来说话,切忌用力过猛。
 
尽管目前在大力气整顿校外培训机构,规范民办教育的办学,但是从政策方向来看,教育部仍然在大力倡导通过信息化手段,尤其是移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来创新教育、引领教育。在今年征求意见的《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》中,就明确提到了在线教育的相关规定。在线教育行业是新生事物,很多创新刚刚起来、方兴未艾,从管理的角度来说,先是鼓励,鼓励通过技术来创新教育,再是观察,观察利弊,是否有违反教育规律的地方,到最后是规范发展。
 
今年以来,相继出台了防控近视的有关意见,对学生使用电子产品进行了规范,但这只是涉及一小部分,而且从实施过程来看,规范学生使用电子产品,只是手段而不是目标。总体来看,当前对于在线教育,对于教育信息化仍然是鼓励的。在线教育企业应当紧紧抓住这个机会,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核心技术,做好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,帮助学校、老师、家长和学生解决难题,提高学校资源配置的效率,优化资源配置的结构和机制,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,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,提升学生的思维和能力。